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1366.“哈兰死在他父亲他拉面前,就在他的出生地迦勒底的吾珥”表示内在敬拜被抹除,成了完全的偶像崇拜,这从“哈兰”、“他拉”、“出生”、“迦勒底的吾珥”的含义,以及经上说“他死在他父亲他拉面前”清楚可知。至于内在敬拜被抹除,不复存在,情况是这样:教会无法在任何民族当中重新出现,除非它被彻底毁坏,以至于它的内在敬拜中没有一丝邪恶或虚假存留。只要它的内在敬拜中有邪恶存留,那些构成其内在敬拜的良善和真理就会受阻。因为只要邪恶和虚假在那里,良善和真理就无法被接受。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那些出生于某种异端,并确认虚假,以至于完全被说服的人即便有可能,也很难被引导接受违背其虚假的真理。但对于不知道何为信之真理,却过着仁爱生活的外邦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这就是主的教会无法在犹太人当中恢复,却能在没有信之知识或认知的外邦人当中恢复的原因。犹太人会利用虚假将真理之光完全变暗,由此熄灭它。而外邦人不会这样,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信之真理;人们无法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变暗,并熄灭之。
由于现在要重建一个新教会,所以为了形成它,就拣选了那些能植入良善和真理的人。对他们来说,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一切知识都被抹除了,他们成了外在偶像崇拜者,和外邦人一样。至于他拉和亚伯兰,前面(1356, 1363节)已说明,他们就是这种人;也就是说,他们拜别神,不知道耶和华,因而不知道何为信之良善和真理。因此,他们比叙利亚中尚有知识或认知存留于其中的其他人更适合接受真理的种子。知识或认知仍存留在一些人中间,这一事实从来自叙利亚的巴兰明显看出来;他不仅拜耶和华,还献祭,同时也是一位先知。这些就是本节所包含的东西,即:内在敬拜被抹除,成了完全的偶像崇拜。
1712.“他就趁夜分队,攻击敌人”表示表面的良善和真理所处的阴影。这从“夜”的含义清楚可知,“夜”是指一种阴影状态。当一个人不知道良善和真理是表面的还是纯正的时,这种情况就被称为一种阴影状态。当一个人局限于表面的良善和真理时,他就会以为它们是纯正的良善和真理。正是存在于表面良善和真理中的邪恶和虚假产生阴影,并使它们看似纯正。那些处于无知的人只知道他们所行的良善是他们自己的,所思的真理也是他们自己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将他们所行的良善归于自己,并将功德置于其中的人;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行为并不是良善,只是看似良善;他们置于其中的自我和自我功德就是造成模糊和黑暗的邪恶和虚假。其它许多例子也是如此。
隐藏在这些行为里面的邪恶和虚假的种类和数量在肉身生活期间不像在来世那样显而易见;在来世,它们完全就像在大白天那样清晰可见。不过,如果一个人出于未确认的无知行事,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邪恶和虚假很容易被驱散。但如果人们确认这种观点,即:他们能凭自己的能力行良善并抵制邪恶,因而配得救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观点就会继续粘附,并使良善变成邪恶,使真理变成虚假。尽管如此,按照秩序,人应该貌似凭自己行善,因而不应该举手思想:“我若不能凭自己行任何良善,就必须等待直接流注”,从而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因为这也违反秩序。人必须貌似凭自己行善;然而,当他反思自己所行或曾行过的善事时,要让他思考、承认并相信,实际行善事的,是在他里面作工的主。
如果他因刚才提到的那种想法而放弃一切努力,主就不能在他里面作工。凡丧失这种能力能被注入的一切事物的人。这就像有人若不通过给他的启示,就不愿学习任何东西;或若不将话语放进他嘴里,就不愿教导任何东西;或若不像一个没有意愿的机器人那样被驱动,就不肯尝试任何东西。但如果这些情况真的发生了,他就会为自己就像一个无生命物体而更加愤怒。而事实上,主在一个人里面所激活的,是那看似来自他自己的东西。人不是靠自己存活的,这是一个永恒真理;然而,他若不看似靠自己存活,就根本无法存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